查看原文
其他

未来可期 | 校长袁亮院士在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

新媒体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 2023-02-12


尊敬的各位来宾,老师们、同学们:


大家上午好!


盛夏时节,满眼繁华。今天,看到2022届毕业生穿上帅气的学位服,带上庄重的学位帽,青春美丽的面容上洋溢着阳光与自信,我非常感动,更是非常欣慰。几年前,同学们怀揣梦想、带着喜悦来到安理;今天,我们临别相聚,一起见证大家求学功成、“拨穗正冠”的高光时刻。作为校长,也作为一名学长,我要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!也借此机会,向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、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!


同学们,刚才我说看到你们非常感动,是因为整整40年前,1982年夏天,我从淮南矿业学院本科毕业,带着母校赋予的智慧与底色,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,所以我是大家“正宗”的、“原产”的学长!我非常感动,更因为我与你们这一届同学有着“同年之谊”的特殊感情,2018年6月12日,省委任命我为安徽理工大学校长,我与大家一起在安徽理工大学开启了全新的“大学生涯”。4年前的金秋,在开学典礼上给大家开讲“第一课”的场景,我还记忆犹新;时光荏苒,转眼就迎来了你们的毕业典礼。这4年,是同学们发生青春蝶变的重要时期,也是安徽理工大学发生格局性变化的关键时期,更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的历史时期。


4年来,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令人振奋。我们见证了“胖五飞天”“北斗指路”“祝融探火”“羲和探日”“墨子传信”等重大科技突破,亲历了建国70周年、建党100周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,经受了“世纪疫情”的严峻考验,也亲历了北京冬奥会的冰雪激情。这些伟大事业的背后有着安理人的付出与荣耀。


4年来,安理的格局性变化令人振奋。振奋的是,安全科学与工程成为安徽省属高校中唯一特别支持的Ⅰ类高峰学科,每年净新增资金8000万,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。振奋的是,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创建“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”奋斗目标,我们倡导和践行“三有”“三进”“三到”等办学育人理念,为回答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性问题做出了安理探索和生动实践。振奋的是,我们接连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。振奋的是,我们全面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成为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单位,牵头建设大健康研究院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,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、环境研究院建设,在省属高校中一马当先。振奋的是,安徽理工大学合肥高等研究院顺利落地合肥,致力打造公共安全、新能源汽车、碳中和、公共卫生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、职业医学与健康、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、深地科学等“4+N”教学科研机构,实现了资源优化整合,为高端人才培养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“硬核支撑”。振奋的是,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揭牌,补齐了学校医学教育短板,解决了“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”,为学校新医科发展规划了光明前景,在职业安全健康领域形成了独特优势。振奋的是,2018年以来,学校专、兼职院士增至32人,引育国家级人才5人,拥有大国工匠、全国劳模1人,学校高端人才队伍位于省属高校第一方阵。振奋的是,我带领的安全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获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,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,入选中国科协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。振奋的是,在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,我们实现了全国一本招生,部分省市超过投档线50分、100分,生源质量稳步提升。振奋的是,我们与淮南市形成了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,淮南市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学校“双一流”创建,共建大学科技园被赋予“安徽典范”的光荣使命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省委省政府对学校支撑“三地一区”建设和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给予高度评价,希望学校促进产学研跨界融合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动能。


4年来,你们的“后浪”式成长令人振奋。天工、明理的朝阳记录了你们攀登书山的勤奋,至善书院的灯光见证了你们泛舟学海的进取,实验室里的数据刻录了你们追求真理的虔诚,运动场上的汗水透射了你们年轻向上的活力。你们当中,2125名同学追随先锋的足迹、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;1789名同学毕业后将赴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;15名同学将携笔从戎,投身强军伟业;6位同学组成学校首届研究生支教团,将远赴内蒙古开展支教工作;6位参加西部计划的同学将远赴新疆、西藏等地,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;亚赛等23位留学生即将学成归国,成为文化交流的信使。还有更多的同学“心中有火,眼里有光”,“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,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。”这些成长故事,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共同记忆中,成为奋进时代的一个个美妙音符,成为青春安理的一首首动人诗篇!


4年来,我们的中国式抗疫令人振奋。2020年春,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你们暂别学校9个月,你们线上学习、居家抗疫、志愿服务、自律自强,用行动践行了安理青年的责任担当。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,淮南市发生疫情,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,在干部教工的全程陪伴和暖心呵护下,大家“安危不贰其志,险易不革其心”,克服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,一边抗疫,一边学习,坚决服从学校安排,充分理解防疫措施,合力阻断病毒传播渠道,以各种方式为校园疫情防控加油出力,充分展现了同心抗疫、坚信会赢的安理力量,我为同学们点赞!


我也深知,学校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,校长信箱经常收到同学们的来信,在网络媒体上我也时常看到同学们的意见、建议,从洗澡排队难到就餐时间紧,从放假不及时到进出校门难,特别是疫情期间,学校对大家的关爱仍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,日常管理和后勤服务给大家留下一些遗憾,我们将进一步深化“心中有学生”的办校理念,尽力为学弟学妹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。在这里,我要为你们对学校的积极建议和理解包容,真诚地说一声:谢谢!


时代各有不同,青春一脉相承。今年,你们作为首批“00后”本科毕业生“C位出道”,出生在“Z世代”、遨游于“元宇宙”的元气青年,即将接过历史的接力棒,担负起伟大时代赋予你们的崇高使命。对此我经常陷入沉思,但也信心满满。今年,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特殊年份,100年来中国青年的命运,从来都同时代、同国家、同人民紧密相连。在“君向潇湘我向秦”的送别之际,我想为大家再送上几句师长的嘱托和母校的祝福:


一是不负韶华,在筑就青春梦想中实现人生价值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,迫切需要我们回答好“世界怎么了”“人类向何处去”的时代之题。此刻,我不禁想起老校长毕仲翰同志,他在1922年就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,传播先进思想,点燃革命火种,在日本、英国留学学成后,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参加革命,立志教育救国、工业报国,开创了安徽工科高等教育的先河,为学校奠定了深厚的红色底蕴和爱国情怀。这就是安理先贤的选择,让我们牢记先辈创业的历史,传承卓越奉献的薪火,在大变局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、勇毅前行。


二是不负时代,在不断奋斗进取中立志复兴伟业。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,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。前不久,我到中铁四局考察交流,我们有900多位校友奋战在各个岗位,技术人员的5%来自我校,他们的负责人对安徽理工大学的毕业生高度评价,甘于吃苦、勤于学习、善于创新、乐于奉献,我对他们讲,这就是安理人的精神风貌,志存高远、追求卓越、求真务实!作为我个人来说,无论是40年前从母校学成毕业,31年前成为80年代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,26年前成为煤炭部直属矿务局最年轻的总工程师,还是13年前当选院士、11年前获得世界采矿大会突出贡献奖,或是4年前担任校长,我体会:不管时代如何变化,奋斗始终是人生最亮丽的底色,个人不努力,天资再聪明,名牌大学也不行!只要用心尽力,即使工作不够完美,我可以原谅;对拉低标准、不敢担当的‘躺平’者,我绝不原谅!“自信人生二百年,会当水击三千里。”作为即将踏上新的人生征程的安理青年,大家要更加有使命感、紧迫感,在能源革命、人工智能、安全科学、生命健康等领域勇于突破、勇攀高峰。


三是不负人民,在牢记党的教诲中做好人生答卷。疫情期间,第一附属医院2800多名医护员工以生命赴使命、用挚爱护苍生,成为全市抗疫的“战略部队”;校园封闭管理期间,1300多名教职员工舍小家、为大家,守护着全校3万多名学生的安理“十二时辰”。他们中的许多都是“90后”、甚至“00后”,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,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,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。作为安理青年,我们要积极“到西部去、到基层去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,在祖国大地上、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“攻山头、插红旗”,绽放青春、建功立业。



“人生万事须自为,跬步江山即寥廓。”同学们,新的征程上,希望你们以梦为马,仗剑天涯,出走半生,归来仍是少年!欢迎安理的“家人们”有空“常回家看看”,任何时候母校、恩师都是你们心灵的港湾、坚强的后盾。吾心“安”处,原来是“理”,是安理,是心里,更是真理!


谢谢大家!


  为你推荐

真的要走啦!再见,我的安理!

全新首发!安徽理工大学VR全景系统官宣上线!

明早7点,不见不散!

喜报!
来源:安徽理工大学新闻网排版:徐佳蕊责编:鲍升智

审核:施培松

祝各位AUSTers未来一路顺风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